阔步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道上
历史在这里交汇,又在这里递进。
2019年10月,北京。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铿锵话语传遍神州大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中医药会议,全国中医药大会的召开昭示着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医药振兴的航程,迎来新的出发。
——专门部署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印发,擂响了催人奋进的战鼓。
在抗疫前线交出优异答卷,在千家万户服务基层百姓,在田间地头助力脱贫攻坚……是时代发展的浩荡春风,是党和国家的殷切关怀,让中医药事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中华大地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政策先行
一张蓝图引领事业航向
五月的河南南阳,春风拂面,绿意葱茏。
5月12日,正在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
医圣祠前由古论今,艾草香里关切民生,总书记对中医药的关怀,在中医药界掀起了一股“热浪”,中医药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两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高位推动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落地落实,将大会精神化为推动中医药传承振兴发展的切实动力。
2019年12月,中央《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印发,分工方案围绕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等六个方面,将中央《意见》分解成125项重点任务,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负责单位。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加快健全符合中医药规律特点的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解决中医药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中医药有特色、高质量地发展,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了与民法典、中医药法等法律的衔接,提出完善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的教育制度、完善医防结合和中西医协同防治的体制机制等,这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突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的特点。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建立中医药专利特别审查和保护机制。
两年来,各部委同向发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等;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多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符合中医药规律特点的政策体系,已见雏形。
贯彻落实
一呼百应力促精神落地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
两年来,全国各地扎实推进,将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化为实在举措。
山东、湖南、浙江、贵州等地陆续召开了本地区的中医药大会。2020年,广东、四川、河南、广东、黑龙江、云南、江苏等相继印发贯彻落实举措文件;2021年,北京、浙江等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多个省份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批示。在加强中医药发展投入支持方面,四川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近5个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山西省财政拿出1个亿的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强省建设。河北争取财政资金2600余万元,在16个道地药材产业大县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精品示范基地等。
两年来,各地以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为契机,积极推动地方中医药法规的制修订进程。
2019年11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率先审议通过《江西省中医药条例》,成为中央《意见》出台后首个颁布新修订的地方中医药法规的省份。随后,湖北、四川、陕西、安徽等省陆续实行新修订的中医药条例。今年1月1日,《山东省中医药条例》开始施行,明确构建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5月1日,《北京市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固化中医药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创设西学中、师承等管理制度。甘肃、贵州、广东等省的中医药条例也相继施行。全国各地快马加鞭地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体系,中医药法的贯彻落实取得累累硕果。
两年来,多地在医保政策机制改革上的有益探索,让更多群众在享受中医药服务同时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探索按中医疗效价值付费新模式,实现患者、医院和医保部门三方共赢。按疗效价值付费不仅节约了医疗成本,还减轻了患者医疗负担,给患者提供了更多的诊疗选择。
山东省威海市扭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牛鼻子”,统筹“三医联动”,通过实践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新路子,实现了“患者少花钱、医院增收入、医保减支出、中医特色得发挥”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福建省三明市加大医保基金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将中医医疗服务的价值提上去、让百姓看中医的花费降下来,让中医医疗服务临床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营造出政府重视中医药、扶持中医药,百姓信任中医药、爱用中医药的医疗服务氛围。
两年来,各地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举措和经验,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惠及基层群众。
在浙江杭州,“县乡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让百姓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
在河南南阳,林立的73家中医医院、196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堂、30个综合医院仲景苑、13个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和大量民办中医医疗机构,形成了一张密集的中医药服务网。
在甘肃陇南,甘肃省中医院牵头成立紧密型风湿骨病专科联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把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向基层推广,实现“专科联盟建设”“技术扶贫”“万名医师下乡”三位一体发展,让基层百姓看病不再难。
烈火淬金
一场大考交出优异答卷
10月13日凌晨,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史锁芳倒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岗位上,献出了宝贵生命。始终战斗在一线的史锁芳,是无数冲锋在前、勇担使命的中医药人的缩影。
面对来势汹汹的变异毒株,中医药再次剑指疫魔。今年以来,河北邢台、云南瑞丽、辽宁营口、广东广州、江苏南京、福建厦门、甘肃兰州……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中医药人的身影,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中医药参与。
“面对‘德尔塔’,‘中国方案’越来越成熟有效,我们有防控信心、有治疗信心、有康复信心!”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在抗疫前线承诺。
“我在专家的指导下喝中药、练中医养生功法,身体好了不少。”这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医医院隔离点的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后的真情流露。
两年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博大智慧的中医药经受住了党和人民的检验。
回顾难以忘怀的2020年,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医药的疗效。
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湖北武汉,中医药系统近5000人奋战在荆楚大地。中医药治疗方案出炉并纳入国家诊疗方案,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的救治与防控。临床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使用率达92%以上,中医药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从2020年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由中医人整建制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全覆盖”和“全过程”的救治方法,实现了“零死亡,零转重,零感染”的目标。
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过程中,中医药交出的优异答卷;这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这是中医药阔步在新征程上的重要一役。
党和国家相信中医药——
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组织优势医疗力量,在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上拿出更多有效治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密集出台做好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加强定点医院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等制度文件,动员部署中医药系统全面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历史选择了中医药——
中央《意见》提出,建立有效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面对前所未见的新冠病毒,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人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从古典医籍中挖掘精华,在传统方剂中寻找灵感,以现代科技智慧为指引,创造性、高效率地筛选出“三药三方”,探索中医药应对重大疫情的药物研发、筛选和注册机制。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彰显了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方舱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
中医药的抗疫成效备受国际瞩目,中医药抗疫的宝贵经验在国际舞台闪耀光芒。
人民需要中医药——
面对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中医药再次亮剑。“我们有信心打赢这一仗。”这是中医药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中医药人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刻在心里,以更加坚定、自信的姿态,阔步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道路上。
——文章转载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